[摘要] “长寿之乡”不易得,其评选有一定指标,如长寿的代表性、整体性和持续性等。目前,中国老年学会公布71个“中国长寿之乡”,其中广西有23个,占32.4%,数量居全国首位。
贺州良好的生态环境成就3个中国长寿之乡。记者 蒋 勤 通讯员 梁庆文摄
富川百岁夫妻恩爱如初。 记者 蒋 勤 通讯员 聂志成摄
■编者按
“长寿之乡”不易得,其评选有一定指标,如长寿的代表性、整体性和持续性等。目前,中国老年学会公布71个“中国长寿之乡”,其中广西有23个,占32.4%,数量居首位。
日前,钟山县正式成为第二十三个“中国长寿之乡”,在此之前,昭平、富川早已将“中国长寿之乡”的牌匾“纳入囊中”。是什么原因让贺州长寿之乡如此之多,长寿之乡的品牌又能带来什么?
碧水青山享长寿
8月31日,在钟山县“中国长寿之乡”授牌仪式上,授牌单位强调钟山入选的一个重要因素——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该县森林覆盖率达60.16%,是优质的“天然氧吧”,水资源丰富且水质优良,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人口长寿的重要基础。
纵观贺州3个“中国长寿之乡”,生态资源优势均十分突出。近年来,贺州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推出多项举措保护生态环境。目前,贺州市森林覆盖率72.85%,在全区14个地级市中排名第二。多年来,贺州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超过98%,饮用水达标率为100%。
据介绍,自2013年贺州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该市继续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工作,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在保持山上造林优势的同时,重点抓好城区、通道、村屯、江河等绿化工作。在市区打造30公里香樟绿化景观大道,高标准建设富川瑶族自治县下湾、八步区黄屋排、平桂管理区马岭、昭平县界塘、钟山县黎塘等一批村屯绿化点。
另外,贺州试行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和市县乡三级“河长制”管理制度,把河流水质达标责任具体落实到人,让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抓环保。同时组织人员定期每月开展2次河道巡查工作,切实改善全市河流水环境。
贺州市还与广东肇庆市合作,共同建立区域水量水质监控系统,联合实施贺江水环境联防联治、水生生物资源管护等活动,联手开展空气质量改善工作,建立空气污染联防联治工作机制和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合作机制,建立突发环境事件预警信息共享平台。
在一系列严格措施之下,贺州生态环境进一步成为优势资源。该市着眼于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围绕生态旅游观光、生态休闲度假、生态养生保健和生态健康晚年四大业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目前,贺州市正在积极推进黄姚古镇和姑婆山景区创A提升工程,突出抓好南乡森林温泉度假村建设,打造朝东秀水状元村等4A级景区。同时,积极创建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昭平县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试点,富川瑶族自治县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贺州市生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已获得自治区发改委批复实施。
昭平县仙回瑶族乡,群众正在制作黑木耳菌棒。 刘 飞摄
养老基地乐晚年
9月6日,记者来到钟山县城北环路北侧的桂东北长寿养生基地,看到基地主体建筑已经完工,工人正在进行外围绿化等附属工程。这是钟山县率先在广西建设县级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按照工程进度,基地年内就可以投入使用。
桂东北长寿养生基地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70亩,投入使用后,将引进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一体化的服务,可以接纳高龄、独居、空巢、失能和低收入老人,救助流浪未成年人。
近年来,钟山县主动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三结合,加大投入,构建相对完善的社会养老体系。据了解,在评选“中国长寿之乡”的各项条件中,除了生态资源优势、人文底蕴等,钟山县突出的一点就是完善的社会养老体系,营造敬老爱老的浓厚氛围。
如何健全完善社会养老体系?县长陈书莹告诉记者,钟山敢于创新,率先在全区开展首批农村幸福院试点建设工作,为农村高龄、独居、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和管理教育服务,建设和管理模式已经在全广西推广。
同时,建立健全县乡(镇)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使全县五保、孤寡老人的供养形成县城有“长寿养生基地”和“光荣院”、乡镇有“敬老院”、村级有“五保村”的三级供养、层层保障的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全县共有农村养老机构135个,其中乡镇敬老院12个、五保村121个,共有床位1794个,集中供养1680人。
在钟山,百岁及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可领到高龄老人补贴300元;95-99岁老人可领到高龄老人补贴50元;全县4.56万名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每人每月至少领取90元养老保障金。同时,该县所有农村老年人基本享受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待遇,是白内障无障碍县。
另外,钟山县还有老年人协会112个,自治区示范点19个,老年人协会基本实现“有组织、有场所、有设施、有活动、有经费”的要求,有效地保障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目标。
富川敬老节长寿宴成欢乐海洋。 记者 蒋 勤摄
长寿食品美名扬
4年前,昭平县成为贺州市个“中国长寿之乡”。4年时间里,“长寿之乡”带来了什么?
“昭平的环境和空气带不走,就带点长寿食品吧,好山好水里生长的东西错不了。”8月27日,来自深圳的游客梁磊告诉记者,他和家人自驾来到昭平旅游,全程主要消费不仅在玩,还在于购。
两天的行程,梁磊一家游览了黄姚、茶园等景点,返程时,车尾箱里塞满豆豉、昭平茶等土特产。“昭平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非常好,这里产的有机食品是农产品中级别高的,不虚此行。”梁磊说。
自成为“中国长寿之乡”后,昭平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及深加工业,把发展长寿食品产业与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休闲旅游结合起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如今,不仅“长寿之乡”旅游火了,大山里的“长寿食品”也走进大城市。
“如何把生态优势转为经济优势、把‘绿色资源’变‘绿色财富’?我们从打造集产、供、销、研于一体的现代农业龙头企业,打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长寿食品品牌开始。”昭平县委书记张誉夫说。
8月28日,在昭平县仙回瑶族乡天润食用菌有限公司的黑木耳种植基地,几十名妇女收割完“稻菌轮作”200亩水稻后,正忙着制作黑木耳菌棒,经过灭菌、接种、养菌后,10月将摆在田间等待采摘。
据介绍,该公司目前已在黄姚、北陀、凤凰等乡镇建设菌棒加工生产基地,通过“公司+农户+市场”模式,预计今年黑木耳种植规模将发展至1000万棒,产值5000万元,带动农户800户,带动农户增收近1500万元。
目前,昭平县实施品牌精品战略,重点打造矿泉水、昭平茶、黄精酒、茶油、黄姚豆豉、食用菌等长寿系列产品,年销售值超过13亿元。引导企业对厂房、车间、设备、生产工艺、生产线等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延长长寿食品产业链。加快制定地理标志产品特色食品地方标准,统一品牌包装,提高长寿食品声誉和知名度。同时,构筑包括优质稻基地、食用菌基地、油茶基地、茶叶基地等于一体的35万亩特色长寿食品产业发展带。
另外,该县正着力打造“两个百亿元产业”——以助推亿健有机茶如期上市及开发茶多酚生产项目为主的“百亿元茶产业”、昭平县天然优质饮用水的开发利用及“甘甜泉”天然矿泉水龙头品牌打造为主的“百亿元水产业”。
昭平县一家矿泉水生产企业,工人在流水线上工作。 刘 飞/摄
老年协会大作用
9月6日,钟山县同古镇大村。这阵子时晴时雨,早晨,张初富看天没下雨,提着的心放了下来。
村里有条桥,下雨时河水会没过小桥。成人可以蹚着水过桥,小孩过桥存在安全隐患。而这条桥是孩子们上学的必经之路。每当上学、放学时间,村里的老人就在桥两边值班,牵着或者背孩子们过桥。
这群老人都是村里老年协会会员,张初富是协会会长,今年74岁。他对记者说:“我们不是老得不能动,趁身体还硬朗,总想为村里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其实,“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少,老人每天挺忙。在协会办公室,有厚厚一本走访记录,上面详细记录哪一天去看望了什么人。“我们帮老人祝寿,去看望五保老人,让他们感受组织的温暖。”张初富说。老人们还在村里种花种草,打扫卫生,或者聚在一起弹琴唱歌,开办养生讲座等,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协会里有一名特殊的会员叫李科德,是“80后”村干部,也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当老人需要干什么重活或者修理什么,就由他出面。
老人们纷纷加入协会,该协会也从成立之初的60名会员发展到100多名。“以前看到别的地方有老年协会,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很羡慕。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组织,可以发挥余热,让老年人得到尊重,孩子得到关爱,关系处得特别融洽,形成良性循环。”
村民将老人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看在眼里,年轻人也被带动起来。放假回家的大学生主动为村里孩子辅导功课。逢年过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都会给老年协会捐款,其中有位村民一次就捐款1万元,老年协会将这些捐款当作活动经费。
“更为重要的是,在老年协会,老人们感到被需要,有成就感,心态也变得开朗和乐观。”同古镇副镇长林映津告诉记者,目前大村有1名百岁老人,还有9名90岁以上的老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正是大村人长寿的秘诀之一。
昭平县黄姚古镇,群众正在晾晒黄姚豆豉。 刘 飞摄
百岁老人故事多
一大早,77岁的大儿媳就起床打好油茶,家住富川瑶族自治县富阳镇竹稍村委马鹿岭村的陈秀引老人也开始一天恬然平静的生活。陈秀引今年已经101岁,油茶是她每日必不可少的食物。就着油茶,她有时会在碗里加一点昨晚剩下的米饭,这是她熟悉的味道。大儿媳每天待老人起床更衣后,便用木梳帮她梳理一头银发。缓慢而轻柔的动作,让陈秀引颇感舒适,婆媳关系几十年来都很融洽。陈秀引的孙媳妇告诉记者,其实婆婆本身也是老人,但她一直坚持服侍奶奶。老人是家里重要的宝,希望老人能健康开心安度晚年。
一样的清晨,古城镇杨村村委蒙家村的101岁老人李运连通常会拿着扫帚打扫庭院。她是全家人的“开心果”。曾孙子和曾孙女在家时喜欢围着老人转,经常和老人一起分享家人特意为老人准备的点心和水果。只要看着眼前的孩子,老人会露出灿烂的笑脸。
家住富阳镇三板桥村的吴玉梅老人104岁了,她喜欢吃自家的玉米稀饭、红薯,配点酸菜加个鸡蛋则是她的爱。她的衣服都是自己洗好、晾晒,从来不需要晚辈帮忙,提着大半桶水也能走得很轻松。她儿子有自己的想法——让老人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助于身体健康。
古城镇上田村的杨才华(101岁)和林玉琼(100岁)是一对百岁夫妻。两位老人现在身体健康,精神面貌很好,生活能自理,爱走动。每天早上7时左右起床,晚上9时以前睡觉。平时爱吃豆腐、红薯、芋头、花生等。两老大的爱好就是打字牌。他们的小儿子杨记生62岁了,有时间就陪着老人一起打牌。父母不时说些悄悄话,有时又因为打牌闹点小脾气的恩爱模样,让他忍俊不禁。
在富川,像这样的百岁老人,有51人。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