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2月20日,2015广西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钦州论坛上,专家学者围绕海上丝绸之路与互联互通、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生物技术与海洋经济发展等专题展开讨论。其中,北部湾海域的“健康问题”受到关注。有学者指出,近年来,北部湾海域海洋生态灾害事件频发,与人类活动产生影响密切相关
2
三娘湾“亚健康”剑指人类活动
海洋生态灾害事件频发会有什么影响?蓝文陆表示,除了导致鱼类的死亡,可能还会威胁人体健康。钦州湾是一个重要的海产品养殖基地,一旦发生有毒赤潮,以及赤潮发生和消亡过程中贝类、鱼类被人类食用,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一定的潜在风险。
而赤潮的引发,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联。2008年之前,钦州湾很少有赤潮的报道,但从2008年以后,钦州湾浮游植物接近赤潮或发生赤潮现象开始出现。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给海湾带来了较大的污染压力,河流及海湾周边企业排放的污染物通量有所增加。
80%的海洋污染来源于陆地,通过河流排入海内。
张栋表示,为此,钦州采取了一些列措施治理海洋环境,例如开展茅尾海整治工程,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茅尾海海域无机盐含量依然较高,富营养化趋势已显现。而生活着中华白海豚的三娘湾海域,对海洋生活环境保护要求严格,目前水环境健康,但综合指标海域生态健康处于亚健康状态,需要密切关注其发展趋势。
“按此发展下去,北部湾赤潮发展会不会步东部沿海地区后尘?”有学者提出担忧,近岸海域或陆源污染量大,面临着治理资金缺、难度大等问题,且北部湾正在大开发时期,如何预防、治理赤潮,都要打上一个问号。
3
源头上解决污染 减少人类活动影响
“减少海湾污染物的输入,是从根本上防治海湾有机污染、富营养化、赤潮加剧的措施。”蓝文陆认为,建立有效的流域和海湾管理制度,加强监督和管理,才能长效地保证减少污染物排入海湾中。
张栋提出,还应在政策制定、招商引资方面,引导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向国家重点支持的海洋生物医药、海产品深加工、海洋能开发、海洋现代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发展,确保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有学者指出,人类活动打扰也是影响海湾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行为,从根本上减少认为改变生态系统的生活环境和面貌。例如,对比2004年至2011年钦州茅尾海红树林面积图,很明显可以看出,茅尾海西边的一大片红树林已基本消失,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会产生影响。在这样的状况下,可考虑在适宜滩涂进行人工种植红树林、海草等生态修复建设,有助于修复海湾水质和底质;对主要经济水产种类进行人工放流,进一步促进生态系统健康的修复。
蓝文陆认为,还需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现有的自动浮标赤潮预警模式仍有不足,需建立陆海统筹天地一体化的监控预警系统,实现全方位检测预警预报。同时,加强生态系统健康的监测,防范溢油污染事故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